糖尿病尿液化验在泌尿系统疾病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而尿液分析是各级医院必做的常规检验项目,而自动化仪器的广泛使用,有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1)尿液常规化学检查的仪器分析项目主要有蛋白质、pH值、葡萄糖、尿胆原、胆红素、隐血、亚硝酸盐、白细胞、尿比重、抗坏血酸11项。尿液抗坏血酸试验阳性,只能说明受检验者摄取抗坏血酸多,阴性并不能说明患者的抗坏血酸缺乏。高浓度的抗坏血酸可使葡萄糖、胆红素、隐血、亚硝酸盐呈阴性,如果尿液中抗坏血酸试验阳性,应将尿液的标本做适当预处理,再行检测,但大多数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尿液中抗坏血酸试验阳性与否,照旧签发报告。
健康人随机尿的比重可在1.005~1.030之间变动。比重的高低受饮食、饮水、运动、气温不同而变化。因而测定随机尿液的比重意义有限。
健康人随机尿的pH值变化很大,可在4.6~8.0之间变动,任意一次尿液pH值诊断中无使用价值。多联试带中pH测试主要用于尿液化学试带法检测结果的综合评价,如尿液pH小于4.0可使蛋白质呈假阴性,使比重升高,尿液pH大于8.0可使蛋白质呈假阳性,如果尿液标本在室温存放,因细菌分解尿素可使尿液变成强碱性。酸污染可使尿液呈酸性。
尿色和浑浊度用肉眼观察既简便又准确,病人、临床医务人员及实验人员均可观察。临床上重视的是尿色异常和浑浊的原因,而不是尿液有无异常。
(2)糖尿病人的尿液过筛检测包括过筛检测、酮体及微量蛋白质3项,尿液中的葡萄糖可以检测血浆中的葡萄糖的控制情况。尿液中的酮体可反映有无酮症酸中毒,微量蛋白是检测糖尿病肾损伤的灵敏指标。应根据病情需要组合和选择过筛条带。尿路感染:包括蛋白质,隐血、亚硝酸盐。尿路结石:选择尿液的pH、隐血、白细胞及蛋白质。尿液pH有助于判断结石的组成成分是在酸性还是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形成结晶。急性腹痛:选择蛋白质、隐血、白细胞,用于检测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引起的腹痛。肝胆疾病:选择尿液的胆红素、尿胆原、蛋白质和白细胞。后两项主要用于检测疾病是否合并肾损伤,前两项检测胆红素代谢状态。
(3)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强调尿沉渣检查的重要性,一个完整的尿液分析,要包括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尿液的有形成分多种多样,有细胞、管型、细菌、结晶与其他几大类。另外尿液分析仪检测WBC、RBC的原理与显微镜下计数截然不同、报告方式也不相同。试剂受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假阳性。另外,尿沉渣还可进行定量分析,使尿液分析结果更准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糖尿病网 » 糖尿病人尿液及尿液检验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